畜牧業作為農業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,對保障國家食品安全、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關鍵作用。隨著科技的進步,傳統畜牧業正逐步向智能化、信息化轉型。農業農村部《關于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的指導意見》提到:引導發展規模養殖智能化,按需集成環境精準調控、生長信息監測、疫病智能診斷防控等技術,推廣精準飼喂等智能裝備。
這些技術裝備不僅打破了傳統養殖的時空限制,更構建起高效、精準、可靠的養殖管理機制,能夠實現畜禽生長全周期的精細化監測與智能化管控,為畜牧養殖企業降本增效、提升品質、保障安全提供堅實的數字化支持,助力畜牧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。
1
傳統畜牧養殖場依賴人工巡檢記錄養殖環境數據和設備運行狀態,存在成本高、效率低、發現異常不及時等問題,難以快速響應異常情況。
養殖場內溫濕度傳感器、空氣質量監測儀、喂料機、噴淋設備、風機等產生大量數據,類型多樣且分散,導致查找整理困難,影響決策效率。
多養殖場管理混亂
規模化畜牧養殖企業往往擁有多個養殖場,分布在不同地區,數據共享不足,導致管理混亂,難以評估各養殖場的管理水平與工作效率。

全天候監測養殖舍內的溫度、濕度、氨氣濃度、二氧化碳濃度等環境參數,形成可視化數據報表和曲線圖,為養殖管理提供科學依據。
建立養殖設備的數據看板,記錄設備位置分布、數量類型、運行狀態、告警頻率、維護記錄等信息,便于設備管理和維護。
設置告警閾值,自動監測環境參數異常和設備故障,通過微信、短信、郵件等多種方式通知管理人員,確保及時響應和處理。
支持管理人員通過手機或電腦遠程控制養殖設備,如風機啟停、噴淋開關等,實現養殖環境的精準調控,避免出現重大安全事故。
接入養殖場的多個攝像頭監控畫面,實現養殖舍、飼料庫、消毒室等場景的同屏監控,直觀了解養殖環境、設備狀態、動物行為和人員工作情況。
將多個養殖場的數據集中管理,分類統計環境參數、告警分布等信息,有助于積極運用數據分析手段,挖掘數據價值,為安全高效的養殖工作提供決策支持。
通過搭建畜牧養殖場遠程監控智能管理系統,能夠實現養殖環境的精準調控、畜禽生長的全周期監測、飼料投喂的科學管理等目標,同時能夠顯著降低人工成本,提升養殖效率和品質,推動畜牧業的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發展。


















